大學生不得不防的求職陷阱——培訓貸

作者: 時間:2020-04-14 點擊數:

目前,正值大學生畢業求職季,一些非法“培訓貸”機構應運而生,目标對準了想求職高薪的大學生。而現實中培訓課程一般費用高昂,假如逾期還款後就會變成高利貸。同時,一些機構打着面試的名義,騙取大學生貸款,使大學生上當受騙。6月4日,太原警方通過官方公衆微信“太原網警巡查執法”發布提醒,廣大學生要防範校園貸的“升級版”——“培訓貸”。

 案例
  一起合同詐騙案400多學生被騙

   近日,廣州警方偵破一起合同詐騙案,嫌疑人以收取所謂“培訓費”的方式,詐騙約400萬元,廣州有40多家高校的400多名學生被騙。

   今年3月底,廣州天河警方接到多名大學生報案,稱交錢參加了一個公司組織的培訓後,這個公司突然人去樓空,相關人員的電話也打不通,他們懷疑遭遇了詐騙。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展開調查,經查,這個名叫“指路人”的公司從2015年開始通過到校内舉辦免費職業指導講座,或在校園周邊派發調查問卷、舉辦各種沙龍等方式,獲取在校學生的聯系方式。随後,該公司會通過電話、郵件聯系學生到公司做免費的就業創業能力測評,伺機向學生推薦所謂的“藍海計劃”。這個計劃号稱可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,包含多門課程,培訓費9920元。“很多在校生沒有交付學費的能力,他們就介紹這些學生去一些小的貸款公司貸款,通過這種形式誘騙學生去貸款。”警方介紹說,根據學生與第三方貸款公司簽訂的貸款合同,貸款前6個月由“指路人”公司墊付還貸,學生隻要支付60元。之後,學生每個月需還貸約700元,一共18個月還清9920元的培訓費用,外加3000元左右的貸款利息。

   4月底開始,專案組民警陸續對犯罪嫌疑人展開抓捕。目前,有7名犯罪嫌疑人被廣州天河警方依法刑事拘留。該案仍在進一步偵辦中。

 揭秘
  為何這些大學生會頻頻上當

   看似并不高明的行騙手段,為何會有如此多的大學生頻頻上當受騙呢?警方介紹說,各類培訓機構的“調查問卷”中,玄機頗深。根據目前掌握的信息,此類“培訓貸”機構在推銷業務前,都會通過“調查問卷”對目标進行“強行洗腦”。簡單來說,就是大學生在做完此份“調查問卷”後,會被打上“綜合能力比較低”的标簽,有的大學生甚至被“打擊”到失聲痛哭。

   警方調查發現,所謂的綜合能力測評,隻是推銷“培訓”的幌子,不管誰去做測評,結果都是一樣的。安排學生參與“調查問卷”的目的,就是要打擊學生的就業信心。

   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,不法分子首先會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學生信息,例如社團贊助等。此後,他們會要求學生填一張表格,裡面包含了姓名、手機号和郵箱等個人信息。其次是通過其他調查問卷的形式收集學生信息。最後是在學生寒、暑假期間,“師兄師姐”往新生聯絡QQ群裡發放關于就業創業的“問卷調查”,誘使那些對“高薪崗位”有所期望的學生主動上鈎。

   除此之外,通過“校内講座”來給學生洗腦也是方式之一。不法分子會在校内公益講座的過程中給學生安排免費職業測試,其間“導師”再不斷遊說讓學生加入收費的職業培訓班,并且以“緩解”報“培訓班”的無經濟來源的大學生學費難的名義,引導學生通過第三方貸款公司無抵押貸款交學費。

 提醒
  要留意這幾種“培訓貸”套路

   警方提醒廣大學生朋友注意,不法分子利用“培訓貸”的方式侵害學生等相關群體的權益,獲取非法利益。請大家要切實增強識騙防騙意識,如發現被騙應立即向屬地公安機關報案。下列幾種“培訓貸”套路,大家務必要留意。

   套路一:通過心理施壓,面試變貸款培訓。這些無良公司,一般會在網上發布所謂的“招聘信息”,其實是吸引求職大學生進行面試,在面試過程中,對大學生進行洗腦。其中包括否認本人的能力,表示現在大學生就業難,誘導大學生貸款培訓。

   套路二:高薪就業幌子。“培訓,0—1年月薪5000元以上;1—2年月薪8000元以上。”“零基礎帶薪實習,沒錢培訓還可協助貸款,甚至親手代你操作”……别被高薪誘惑,真相是:貸款可以,培訓也有,不包教會,不包就業,必須還款!

   一些“培訓貸”騙局針對的主要對象是急于找工作、追求高薪的畢業生。實際上,高薪并沒有通過幾次簡單的培訓就能實現,隻有經過工作的磨砺和經驗的積累才能最後達成。

  套路三:高額違約金。“培訓貸”機構的合同條款中,大都隐藏“霸王條款”。學生要提前終止合約,往往需要承擔違約責任,更甚者還面臨高額違約金。另一方面,部分機構的手續費變相增加了培訓産品的價格,相當于高利貸,綜合年化利率可達30%-50%甚至更高。實際上,大學生同樣也面臨着維權難的處境,他們剛入社會,對這些套路并不能很快識别,更容易上當受騙。



版權所有:中国·3044am永利集团-www.3044noc.com 郵編:430204 鄂ICP備10004916号